紅肉中的隱形殺手:鐵質如何促進大腸癌發展
Share
紅肉中的隱形殺手:鐵質如何促進大腸癌發展
近期一項突破性研究揭示了紅肉消費與大腸癌風險之間的關鍵連結,為癌症治療開闢了新路徑。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與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NCCS)的科學家們共同發現,紅肉中的鐵質會重新激活端粒酶,這種酶能延長DNA染色體末端,從而加速大腸癌進展。
大腸癌目前是全球第三常見的癌症,也是新加坡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雖然遺傳和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飲食)都被認為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紅肉消費與癌症發展之間的確切聯繫一直不明確——直到現在。
鐵質與癌症進展的複雜關係
發表在《癌症發現》(Cancer Discovery)期刊上的這項研究解釋了過量紅肉消費如何增加大腸癌風險的機制。研究團隊發現紅肉中的鐵質會與名為Pirin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導致端粒酶在癌細胞中被重新激活。
「理解鐵質在端粒酶激活中的作用為解決大腸癌問題開闢了新途徑,」A*STAR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傑出首席研究員Vinay Tergaonkar教授表示。「我們未來的研究將專注於完善針對這一機制的治療策略,希望為患者尤其是高鐵水平患者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研究團隊採用了多種先進方法,結合人類大腸癌細胞系和實驗室模型,深入研究高鐵水平如何促進大腸癌進展。通過與NCCS臨床醫生的合作,他們證明了鐵質與鐵感應蛋白Pirin的相互作用如何導致癌細胞中端粒酶的重新激活,這是癌細胞不受控制生長的關鍵因素。
突破性治療方法的發現
除了揭示鐵質與大腸癌之間的聯繫外,研究團隊還發現了一種有望阻止這一過程的治療方法。通過對人類大腸癌細胞系進行化學篩選,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小分子化合物SP2509,它能與鐵質競爭結合Pirin蛋白,有效抑制端粒酶的重新激活。
在實驗室測試中,SP2509不僅阻止了端粒酶的重新激活,還減少了腫瘤生長,為對抗大腸癌提供了新策略。「我們對SP2509等小分子在革新癌症護理和改善全球患者預後方面的潛力感到興奮,」Tergaonkar教授補充道。
新加坡國家研究計劃Colo-SCRIPT將利用這些發現,該計劃旨在利用對不同大腸癌亞型的見解來減少癌症發病率並改善患者預後。「通過Colo-SCRIPT,我們將繼續研究鐵質和其他風險因素及其對大腸癌發展的影響,」NCCS醫學腫瘤學部高級顧問醫生Iain Tan副教授說。「這些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有關它們如何驅動不同大腸癌亞型的寶貴見解,使我們能夠識別預防和治療該疾病的新方法。」
飲食選擇與健康平衡的思考
這項研究引發了關於飲食選擇如何影響我們長期健康的更廣泛思考。雖然研究結果強調了過量紅肉消費的潛在風險,但專家們也指出鐵質對人體正常功能的必要性。
正如研究評論區中一位讀者Lorraine Weglarz指出:「我因飲食不當而貧血,醫生建議我定期食用紅肉。」這提醒我們需要平衡考慮研究發現,並根據個人健康需求調整飲食。
醫學專家建議,均衡的飲食結構、適量紅肉攝入以及多攝入富含植物性食物可能是減少癌症風險同時維持必要營養素攝入的最佳方法。隨著研究的深入,消費者可以期待更詳細的飲食指南,幫助他們做出更明智的健康選擇。
對於那些擔心鐵質攝入的人來說,研究結果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但也提醒我們不應急於做出極端的飲食改變。與醫療專業人士諮詢,考慮個人健康狀況和風險因素,仍然是制定飲食計劃的最佳方法。
隨著科學家們繼續探索鐵質、端粒酶和癌症之間的複雜關係,這項研究標誌著我們理解飲食與健康之間微妙平衡的重要一步,同時為未來的癌症治療開闢了令人期待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