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如何改變苦味蔬菜的口感?探索健康與美味的平衡

```html 基因編輯改變苦味:蔬果更可口但健康效果存疑

基因編輯改變苦味:蔬果更可口但健康效果存疑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成熟,改變蔬果苦味成為實現健康飲食目標的新方向。然而,這一技術的推廣可能影響蔬果固有的健康益處,為未來飲食選擇帶來挑戰。

基因編輯讓苦味蔬菜變得更受歡迎

當家人團聚於節日餐桌時,常見的菜色包括蛋白質、穀物以及令人垂涎的甜點。然而,苦味較重的蔬菜,特別是芥菜類(Brassica)如羽衣甘藍、芥菜、抱子甘藍和花椰菜,卻往往成為一種「挑戰性選項」。同樣地,某些酸味偏重的水果也不易贏得青睞。

近年來,對苦味和酸味的偏見促使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植物的DNA結構,以減少觸發苦味的酶類。例如,基因編輯出來的芥菜葉不再具有突出的苦味,而新的菠蘿品種則變得甜美可口。這些改良型食物已經開始進入市場,或即將上市。然而,科學家警告,這些改變可能削弱植物的健康價值。

苦味的來源和人類對其的抗拒

植物的苦味通常是其自我保護的一種策略。例如,芥菜類蔬菜的苦味來自於名為葡糖硫苷(glucosinolate)的代謝物,當它與酶類(myrosinase)結合後,在咀嚼過程中產生刺鼻的化學物質。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食品科學家邁克爾·米勒(Michael Miller)指出,這樣的味道能防止昆蟲和其他捕食者過量取食植株。

在人類身上,對苦味的厭惡可以追溯到出生時期。嬰兒傾向於拒絕非甜味的食物,這種偏好被認為有助於避免攝入有毒或腐敗的物質。隨著年齡增長,味覺受體對苦味的敏感度會下降,讓成年人能夠接受帶有苦味的食物,例如黑咖啡、黑巧克力和酸麵包。但即便是這樣,許多人仍對某些特定的苦味食品感到排斥。

現代基因科技如何改變蔬果風味

針對水果和蔬菜的基因改造並非新鮮事。農業早期的馴化和選擇育種過程,已經淘汰了許多過於苦澀的品種。而當代基因編輯技術,特別是CRISPR-Cas9工具的出現,讓這些改造變得更加高效和精確。

位於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的農業科技公司Pairwise,運用CRISPR技術刪除了芥菜葉中的苦味酶類,推出一款苦味較低的沙拉用芥菜葉,並得到測試者的高度好評。該產品最初以「Conscious Greens」品牌推出,目前已被食品巨頭拜耳(Bayer)獲得授權,即將進行全國性推廣。此外,Pairwise也針對黑莓進行基因改造,消除了部分來自抗氧化劑的酸澀味道,預期將於數年內推出風味更佳且無刺的黑莓新品種。

大菠蘿企業Fresh Del Monte則利用基因技術推出了「Pinkglow」菠蘿。這一新品種自2022年開始上市,其基因改造抑制了紅色番茄紅素轉換為黃色β胡蘿蔔素的過程,使果肉呈現柔和粉色,並降低了酸味。該品種提供一種類似「糖果甜」的食用體驗。

偏向可口的代價:健康價值的減少?

儘管苦味令人卻步,其背後的植物化學物質對健康有諸多益處。根據米勒及其團隊2022年在《營養學》期刊中的研究,這類物質具有抗氧化、抗菌及抗炎作用,且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和控制體重。此外,研究還表明它們具備潛在的抗癌效果,能控制細胞增殖、殺死問題細胞並有效減少癌細胞擴散。

傳統烹煮方式雖可降低苦味,如燒煮羽衣甘藍或芥菜葉能減少苦味酶的活性,但同時也可能破壞其中的健康成分。不過,最近研究發現,部分此類化學物質在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可重新合成,比例可能高達40%。儘管如此,這些化合物的重新生成程度仍依賴於個體腸道微生物的組成。

尋求風味與健康的平衡點

食品科學界普遍認為,即使去除了某些健康促進化學物質,只要能讓更多人增加果蔬的攝入總量,仍是值得的。目前,只有10%的美國人達到每日建議的2到3杯蔬菜攝入量,12%的人達到1.5到2杯水果的攝入建議量。推動更多人選擇植物性食品,對人體健康及環境保護均有益處。

以抱子甘藍為例,通過20世紀的選擇育種,荷蘭科學家成功培育出既能符合農業生產力需求,又減少苦味的品種。美國抱子甘藍的人均消費量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倍,成為餐桌上的「新星」。科學家認為,類似這種兼具甜味和苦味的「平衡點」值得探索。若完全去除苦味,可能對植物本身的抗病性和存活力造成影響。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