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行為改變可能是癡呆症的徵兆:了解「日落症候群」

```html 晚間行為可能是癡呆症的警訊:專家解析“日落症候群”

晚間行為可能是癡呆症的警訊:專家解析“日落症候群”

隨著節慶期間家庭聚會的增加,許多家庭可能會與年長的摯親共同度過時光。然而,對於某些老年人來說,黃昏與夜晚可能變得異常挑戰,這是因為癡呆症病人可能表現出被稱為「日落症候群」的行為。此現象不僅影響他們的情緒,甚至可能是一系列認知下降的指標。本文將深入探討日落症候群的定義、症狀及應對方法,幫助您更好地理解並支持身邊的摯愛。

日落症候群的概念

日落症候群,又名「日落者症候群」,是指一些癡呆症患者在特定時間,通常是黃昏和晚上的時候,情緒和行為產生顯著變化的現象。根據癡呆症協會的說法,這種症狀通常隨著癡呆症的進展而出現,儘管它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癡呆的一種表現。

Fred Kobylarz 醫生表示:“這通常發生在癡呆症進展的階段,醫生們尚未完全了解其成因。”

日落症候群的症狀

雖然每位病人的症狀可能有所不同,但日落症候群常見的症狀包括:

  • 焦慮
  • 激動
  • 踱步
  • 迷失方向
  • 幻覺
  • 難以入睡

根據心理學家 Shannel Kassis Elhelou 的說法,這種症狀通常在下午晚些時候至晚上最為明顯,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在下午1點時開始出現相關行為。

日落症候群的表現形式

日落症候群不僅僅是疲累的表現。除了上述症狀,患者可能出現言語或肢體上的激烈反應,例如對餐食的不滿或找不到物品時的失控行為。他們可能會不自覺地靠近家人尋求安慰,也可能顯得困惑,無法回憶起白天的談話或進餐狀況。

Dr. Kobylarz 強調:“您會發現癡呆症患者在某個時間點出現變化,似乎變成另一個人。”

日落症候群是否可作為癡呆症的早期徵兆?

雖然日落症候群多出現在已被診斷為癡呆症或相關疾病的患者身上,但它也可能是精神衰退的早期徵兆。Kobylarz醫生表示,腦部的變化可能是導致癡呆發病的初始徵候。

Elhelou卻提醒道,如果您注意到您的摯愛展現出日落症候群的徵兆,並不意味著他們必然患有癡呆症,因為類似的症狀也可能發生在健康老年人身上,尤其是在生病或出現譫妄時。

如何區分日落症候群與正常老化

在一天的結束時,許多人都會感到疲憊,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然而,日落症候群的症狀在疲憊的表現上有所不同。Kobylarz醫生指出,疲憊可以透過小憩來緩解,而日落症候群則常伴隨著困惑與判斷能力的下降。

Elhelou也提到,日落症候群會在一天中的特定時間頻繁出現,並持續影響患者,即使在休息後依然如此。若是能明確識別此現象,便能採取有效的應對策略。

如何協助摯愛應對日落症候群

有效的應對日落症候群需要了解摯愛的新生活節奏。Kobylarz醫生建議,管理日落症候群應建立固定的日常規律以減少混淆和疲勞,並鼓勵整個白天進行活動和享受自然光,以支持健康的睡眠-覺醒周期。

Elhelou則強調,避開晚上的過度刺激也是重要的,這包括降低噪音、減少亮屏幕的使用以及避免大型聚會等。另外,照顧其身體需求,如飢餓、口渴或不適感,也能幫助患者恢復安全感。

雖然出現日落症候群的症狀不一定意味著您的摯愛必然患有癡呆症,但若發現相關的變化,應及時與醫生進行諮詢以便探索潛在的原因,包括癡呆症、藥物影響或環境因素等。

結論

日落症候群是一項複雜的現象,對於許多癡呆症患者來說,是一種挑戰。透過對該症狀的識別與理解,家庭成員可以更好地支持和照顧他們的摯愛,並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面對擔憂,及時的醫療諮詢與支援會是通往解決之道的第一步。

```
Back to blog